|
|
政策解讀:中山應對疫情穩企安商相關金融政策 |
作者:  來源:火炬新聞  發布時間:2020-02-16 |
自疫情發生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市金融系統多措并舉,積極支持企業抗擊疫情,共渡難關。尤其是2月9日市政府印發應對疫情穩企安商若干措施(即中山穩企安商二十條)后,市金融局會同人民銀行中山市中心支行、中山銀保監分局等單位迅速抓好政策落實,著力從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支持企業擴大融資規模、緩解還款壓力以及優化金融服務等方面全力支持企業應對疫情,致力從金融角度助力穩企安商。
(二)關于第七條“加大財政扶持融資支持”。(充分發揮“助保貸”“科技貸”作用,緩解企業融資壓力。增加“過橋貸”專項扶持資金規模至20億元,本政策實施期間,累計為本土企業提供不少于100億元的轉貸支持,同時免收企業資金使用費。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對支持疫情防控相關企業融資新增融資擔保業務應降低或取消反擔保要求,收取的融資擔保費率年化不得超過1%。)
我市“助保貸”“科技貸”兩項政策市財政合計安排了5.5億元專項資金作為風險補償金,用于引導銀行機構加大對企業的融資扶持力度。其中“助保貸” 政策是設立2.5億元的擔保金,鼓勵合作銀行機構加大對《中山市小微企業上規上限培育企業名錄庫》內企業的支持力度,單一企業最高貸款金額1500萬元,對于獲得助保貸的企業,最高按實際支付利息的40%給予貼息,每家企業每年最高可獲30萬元貼息。“科技貸” 政策是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輕資產”的特點,為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省、市、區聯合設立3億元的科技信貸風險準備金資金池,撬動科技銀行20倍科技信貸,采用多梯度、多層次風險補償的方式,為企業知識產權、股權、不動產、信用等擔保融資。單一企業貸款金額不超過2000萬元。疫情期間“科技貸”將采取一系列應急保障措施,包括優化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的信貸服務、優先支持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信貸需求、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科技貸款給予貼息支持等?萍夹刨J入池企業中,屬于省市疫情防控應急物資生產供應企業,或者對疫情防控應急物資生產提供支持的,2020年度新增科技貸款項目,最高按實際支付利息的50%給予貼息,單筆貸款貼息的最高額度為100萬元。
“過橋貸”專項扶持資金則是專門用于幫助企業解決轉貸時過橋融資的專項資金,原有規模為15億元,為支持企業渡過難關,本次市政府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將規模增加至20億元,計劃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企業提供100億元的轉貸支持,同時在政策實施期間,對企業使用“過橋貸”專項扶持資金免收資金使用費,進一步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決心;涁斊栈荩ㄖ猩剑┤谫Y擔保公司是我市唯一一家全國資背景的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在抗擊疫情期間,要求該公司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準公共服務產品的職能,主動擔當,在為支持疫情防控的相關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時,收取融資擔保費率控制在年化1%以內。
(三)關于第八條“加大銀行信貸支持”。( 鼓勵銀行機構加大對重點企業和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為受疫情影響的優質企業預留不低于300億元的專項融資額度。督促銀行機構開辟貸款審批“綠色通道”,適當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比例,對因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經營、遇到暫時困難但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要穩貸、增貸,不得抽貸、斷貸、壓貸,并通過展期、無還本續貸等方式減輕企業還款壓力。綜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建立疫情防控應急資金需求響應機制,加大對疫情防控相關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確保2020年全市小微企業信貸余額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額。)
我市一是開辟綠色通道,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執行“特事特辦”原則,簡化業務辦理及審批流程,專人跟進,提高放款效率。二是推動抗疫情特色金融產品落地,加大扶持力度。如工商銀行中山分行、中國銀行中山分行推出“抗疫貸”產品,建設銀行中山分行推出“戰疫貸”,有針對性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助力企業抗擊疫情,盡快恢復生產。三是建立機制,加強聯動。建立政銀企快速對接工作機制,在信息共享、融資貼息、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等方面加強聯動合作,提升金融機構融資支持信心,共同助力企業恢復生產。2019年中山市小微企業貸款增長超過140億元,增速14.22%,貸款戶數增加1.3萬戶。今年,我市將綜合采用貨幣政策工具支持、信貸政策引導、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提升等措施,確保全市小微企業信貸余額不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四是落實中山市中小企業訴求響應工作機制。對企業在粵商通APP“企業訴求響應平臺”反映的融資問題,爭取在24小時予以響應,能線上辦的線上辦,不能線上辦的線下協調相關銀行機構,或引導企業通過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發布融資需求信息,為企業和銀行機構搭建溝通橋梁。
(四)關于第十三條“優化保障性金融服務”。(持續開展“百行進萬企”活動,組織金融機構通過電話、線上顧問、遠程服務等形式,了解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及金融服務需求,實現企業需求與金融供給的精準匹配和高效轉化。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引導保險機構創新產品,根據企業所需盡快推出新冠肺炎的相關險種。優先處理感染新冠肺炎客戶的出險理賠,適當擴展責任范圍,應賠盡賠。鼓勵保險機構為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提供保單延期等服務,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并為小微企業、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及其家人等群體提供專屬疫情保險保障。)
自2019年11月開始,我市銀行機構已全面開展“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活動,銀行機構通過對企業開展在線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對接,了解企業的融資需求,在此基礎上為企業提供定制化融資支持。下一步,我市將督促轄內銀行機構充分利用“百行進萬企”,適時調整活動方式方法,主動了解企業融資需求,增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獲得感。
保險保障方面,一是加強服務。督促轄內各保險機構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出險理賠客戶要優先處理,應賠盡賠,主動為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運輸企業提供車險保單延期。截止目前,各公司均已開啟綠色理賠通道,安排專人輔導理賠服務。轄內部分保險機構取消了等待期、就診醫院、藥品類別的限制,拓寬了重疾險的理賠范圍。二是強化風險保障。適當擴展責任范圍,多家保險公司主動為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及其家人提供專屬疫情保險保障,保障群體既包括醫護、疾控、科研人員等一線病患治療及護理人員(含支援武漢人員),也包括公安民警、新聞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等疫情防控維穩人員。小微企業方面,一家財險公司為中山30家150人以下微型企業成功申領免費百萬保額員工求助金,范圍涵蓋新冠肺炎。下階段進一步拓展保險覆蓋面。
(五)關于第十四條“優化信用管理服務”。(對因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合同履約能力或無法如期償還貸款、繳納稅費的企業,建立信用修復“綠色通道”,出具不可抗力事實證明,調整公共信用信息記錄。引導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接入機構合理調整逾期信用記錄報送工作。)
我市協調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接入機構,要合理調整逾期信用記錄報送,對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和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經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接入機構認定,相關逾期貸款可以不作逾期記錄報送,已經報送的予以調整。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人和企業,可依調整后的還款安排,報送信用記錄。請相關符合規定的企業及時與銀行信貸業務部門聯系協商還款安排。 |
|